紅色河北
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紅色河北

“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

發(fā)布日期:2014-08-18 信息來源:河北老促會 信息訪問量:?

——訪平山縣南滾龍溝村黨支部書記李樹明

  楊樹元   仇金考

初夏,正是桑椹綻紫青杏泛黃時節(jié),我們驅(qū)車去太行深處尋訪抗日英雄王二小的足跡。田野上小麥吐綠,槐花飄香。陶醉在習(xí)習(xí)的涼風(fēng)中,我們情不自禁吟唱起當年那首悲壯憂傷而又感人肺腑的歌曲。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優(yōu)美的旋律傳唱著一個動人的故事。當年山里那位放牛娃王二小為保護部隊和群眾生命安全,機智勇敢地把日軍引入我軍埋伏圈,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位著名的抗日小英雄就出生在平山縣南滾龍溝村鏵子尖小山莊,他當時是村里的兒童團團長……

他將鬼子帶進了八路軍的包圍圈

初夏的南滾龍溝村流水潺潺,綠意蔥蔥,黨支部書記李樹明的介紹卻把我們帶到了當年那不堪回首的艱難歲月。

1941年春天,日軍開始對晉察冀邊區(qū)實行“鐵壁合圍”、“梳篦掃蕩”,瘋狂地實行“蠶食”和“三光”政策。824,參與掃蕩的日偽軍2000余人從西北東三個方向向平山縣南滾龍溝合圍而來。為了躲避鬼子的突襲,駐扎在這里的《晉察冀日報》社成員化整為零,分成若干小組在附近山中隱蔽。

19419月,日軍在平山縣石片坡村設(shè)立了指揮所,兵分幾路對平山一帶進行“梳蓖式掃蕩”。916,一路日軍進犯到太行山主峰下邊的南滾龍溝村小山莊鏵子尖村時,看到了正在山上放牛的王二小。日軍逼問二?。骸鞍寺奋娫谑裁吹胤?、軍用物資在哪里?”聰明的二小裝聾作啞,日軍用刺刀頂著他帶路。當時邊區(qū)黨政軍領(lǐng)導(dǎo)機關(guān)已由阜平移駐平山,司令部在離滾龍溝幾十里地的寨北村,北方分局在附近的韓丁村,《晉察冀日報》社在南滾龍溝村,民運部在主投溝村。

為保護邊區(qū)黨政軍機關(guān)安全和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機智的王二小趕著牛領(lǐng)著敵人在三道壕附近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日本兵嫌二小走得慢,不時用槍托戳他。盡管敵人不住地喊叫、打罵,二小仍是一副臉急心不急的樣子,想給報社留足掩埋器材的時間,想讓轉(zhuǎn)移的干部群眾走得更遠,二小趕著牛,領(lǐng)著敵人從溝底轉(zhuǎn)到山坡,又從山坡轉(zhuǎn)到溝底,從上午九時多一直轉(zhuǎn)到下午三時多,敵人被拖得筋疲力盡。

太陽快落山時,二小領(lǐng)著敵人轉(zhuǎn)到二道泉山頂(即現(xiàn)在的滾龍溝風(fēng)景區(qū)的九天飛瀑)。見到日軍全部進入八路軍伏擊圈,他抱住一個日本兵,想與敵人一起跳崖同歸于盡??墒牵牧馓×?,根本就推不動那個鬼子,卻被另一個敵人刺中后背。敵人把他的尸體挑在刺刀尖上摔下懸崖。這時,埋伏在周圍的八路軍戰(zhàn)士向敵人猛烈開火,敵人頓時亂作一團。經(jīng)過激烈的戰(zhàn)斗,日軍全部被殲,但二小卻壯烈犧牲。二小犧牲后,當?shù)剀娒癜阉裨嵩诖搴蟮纳狡律稀?/span>

連“狼”都不怕的“孩子王”

在南滾龍溝村史紀念館里,85歲的史林山老人,詳細的給我們介紹了二小的童年。史林山是二小的“發(fā)小”,二個人最要好。他說二小的原名叫閻富華,19295月出生于平山縣南滾龍溝村鏵子尖小山莊,因在家排行老二,人稱閻二小。

閻二小生在一個貧苦的農(nóng)民家庭,從小吃糠咽菜,放牛割草,受盡饑寒。但是他聰明、膽大、機靈、調(diào)皮,喜歡助人為樂,幫助別人,經(jīng)常把家里的柿子干、山藥蛋、餅子帶給小伙伴們吃。他是當?shù)氐摹昂⒆油酢?,上山放牛,連“狼”都不怕。

抗戰(zhàn)開始,因為這里山高林密,《晉察冀日報》便長時間地搬到了閻二小家住的小山莊,小山莊只有二、三戶人家,清一色簡陋的石頭房,院里有石碾。報社就駐在二小家,較大的房間是報社的編輯部,排字房是二小家的牛棚,二小一家住在一個較小的房間。二小很快和社長鄧拓及編輯記者們成了好朋友,為他們站崗放哨、送水送糧。

1938年冬,八路軍晉察冀軍區(qū)司令部、邊區(qū)銀行先頭部隊進駐了滾龍溝。隨后,村里建起了游擊組、婦救會、青抗先和兒童團等組織。閻富華非常踴躍地加入了兒童團,當選為團長。閆二小經(jīng)常在村莊附近的山上放牛,走東溝串西溝,不但路徑熟悉,而且還知道很多軍情。每次上山放牛,他都非常警惕,時刻不忘監(jiān)視敵人的動靜。

當時《晉察冀日報》的電臺也設(shè)在他家里,1940年冬天的一個晚上,天完全黑下來了,電臺發(fā)來緊急電報需要轉(zhuǎn)交給《晉察冀日報》社的社長鄧拓,但家里大人都沒在,只能由二小來完成送信任務(wù)。他二話沒說就上路了,但沒走出多遠就碰上了一只狼。他急中生智地順著山坡爬了上去,最后信送到了鄧拓手里,卻把鞋跑丟了。因為穿的衣服單薄,小腿也被荊棘劃破了,不停地流血。鄧拓囑咐警衛(wèi)員一定要送他去衛(wèi)生院包扎并留下來過夜,但二小怕家里擔心還是連夜趕回了家。

“王二小”是千千萬萬抗日小英雄的化身

我們在南滾溝村進行了深入的探訪,同時也查閱了許多資料,了解到好多鮮為人知的故事。閻富華犧牲后不久,駐扎在滾龍溝村附近兩界峰的西北戰(zhàn)地服務(wù)團記者、詩人方冰到南滾龍溝村采訪,詳細詢問了閻富華犧牲的過程。隨后,一首由方冰作詞、作曲家劫夫作曲的晉察冀邊區(qū)第一個紀實性的故事歌《歌唱二小》(今名《歌唱二小放牛郎》)被迅速創(chuàng)作完成,并隨后全文刊登在《晉察冀日報》1942年元旦副刊《老百姓》上。

應(yīng)該說歌中的“王二小”,并不是實實在在的一個人,他是作家方冰為歌頌抗日根據(jù)地的那些少年兒童 “即興創(chuàng)作”出來的。用方冰自己的話說就是:“‘王二小’和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不一樣,他是我創(chuàng)作出來的藝術(shù)形象,是無數(shù)少年英雄的化身,不是一個特定的人……”

正因為“王二小”如魯迅所說的是“雜取種種”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也正因為這一形象抓住并反映了時代特征,所以在“晉察冀地區(qū)”一時間冒出了好幾個“王二小”。河北省平山縣滾龍溝村、淶源縣上莊村,以及順平縣、阜平縣、唐縣,乃至山西省靈丘縣等地,都說“王二小”是他們那里的。其中流傳最廣、最深入人心,或已被世人“認可”的“王二小”的生活原型,當是平山縣滾龍溝村的“閻二小”閻富華及淶源縣上莊村的王禾。目前,這兩個村都能指出“王二小”帶著敵人走過的山溝及犧牲地,還分別建有“王二小”的墓、紀念碑、塑像、故居等。

對于這個問題,石家莊市黨史辦北岳編辦室主任高振山曾進行了考證。在其《“王二小”考》一文中,他分別從六個角度考證王二小的原型及歌謠的出處,認為平山縣的閻富華最符合王二小的主要生活原型。至于有人問,為何平山王二小原型不姓“王”而姓“閻”時,南滾龍溝一位閻富華兒時的伙伴史林山解釋說,他曾經(jīng)請教過他們唱歌的部隊八路軍戰(zhàn)士鄭某,鄭老師告訴他,由于報社部隊都在滾龍溝,怕暴露目標。

近幾年來,關(guān)于王二小原型到底是誰,爭論不已,最具影響的另一種說法是說:淶源縣也有個王二小,淶源縣的王二小犧牲后,當?shù)剀娒癜阉裨嵩趧⒓仪f的山坡上,至今他的鮮血染紅的那塊大石頭還臥在山溝里,人們稱他為“血色石”。老作家陳模六下淶源創(chuàng)作出版了革命傳統(tǒng)紀實小說《少年英雄王二小》,他認為淶源的王二小就是歌中所唱的王二小。包括淶源縣原政協(xié)主席車志忠在內(nèi)的不少人都說,“王二小”不是一個王二小,而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無數(shù)個王二小的綜合體。歌曲作者方冰也曾說過,王二小是個復(fù)合人物,是綜合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創(chuàng)作出來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也是在平山縣創(chuàng)作完成的。河北省攝制的音樂劇《少年英雄王二小》雖取材于淶源縣,然由于當時拍攝時淶源沒有馬匹,無法拍攝騎兵連的戲,亦在平山縣拍攝完成的。

太行山永遠鐫刻著小英雄的英名

在南滾龍溝村我們還趕到王二小墓碑前憑吊。

閻二小為掩護八路軍和鄉(xiāng)親們獻出了年僅13歲的生命,用鮮血譜寫了一曲悲壯的燕趙之歌。為紀念烈士和教育后代,200666日,石家莊市委、政府專門建了一座“少年英雄王二小”城市銅雕,在抗日英雄王二小的家鄉(xiāng),人民為王二小修建了墓園、紀念碑和雕像。王二小之墓位于平山縣宅北鄉(xiāng)南滾龍溝村石片坡自然莊西1.5公里,墓坐北朝南,穹隆圓頂,草白玉塊石壘砌,白玉欄桿圍護。墓碑為草白玉石刻,陽面刻有“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之墓”,背面刻有王二小生平事跡。墓地周圍,松柏森森,鮮花綻放。

就要離開南滾龍溝村了,支部書記李樹明深情地說,過去的南滾龍溝村,山大石頭多,出門就爬坡,山上光禿禿,有雨就成河。今天,南滾龍溝已經(jīng)徹底改變了模樣,到處青松翠柏,花香滿山,層層梯田披錦繡,美不勝收。每年都吸引著全國各地的無數(shù)游客。我們要更加發(fā)奮圖強,把南滾龍溝村建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