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河北
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紅色河北

劉良和他的民俗文化博物館

發(fā)布日期:2016-02-19 信息來源:河北老促會 信息訪問量:?

● 孫玉寬
     編者按:為了傳承弘揚滿族文化和農(nóng)耕文明,讓年輕人了解歷史,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一個普通的農(nóng)村黨支部書記,干出了一件意義不凡的大事……
     淙淙流淌的都陰河畔,巍峨雄偉的象山腳下,一座具有地方特色的仿古院落格外引人注目。這就是河北省寬城滿族自治縣大石柱子鄉(xiāng)閆杖子村黨 支部書記劉良創(chuàng)建的《寬城滿族民俗文化博物館》。
     去年8月建成并對外開放的寬城滿族民俗文化博物館,是個獨立嶄新的院落,館區(qū)占地600平方米,建筑面積400平方米,共有9間房子,展廳面積200多平方米,分成農(nóng)耕石器、生活用品、文化證件物品三個展室。展出了300年以來的社會生活、生產(chǎn)各類物品。展覽融民族傳統(tǒng)、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于一體,見證了滿鄉(xiāng)人民農(nóng)耕文化、生活的發(fā)展軌跡和歷史變遷。
     走進展廳,只見展品種類繁多,琳瑯滿目,但擺放的都非常整齊,分類也很明確,每件展品都有名稱標簽。劉良收集展品的初始是偶爾發(fā)現(xiàn)一個老物件,于是突發(fā)奇想,能不能把這些東西搜集起來,讓現(xiàn)代人看了不忘過去,下一代人看了銘記歷史,就這樣開始了收集的行程。
     從2006年開始,他便經(jīng)常到窮鄉(xiāng)僻壤走街串巷的問詢。村里人都認為他是個瘋子,妻子開始也不理解,嚷他收藏那些破爛有何用!他卻對他收集的物品視如珍寶,愛不釋手。
     后來隨著物品的增多和分類,漸漸形成了氣候,有了規(guī)模。大家慢慢理解了劉良的良苦用心。從最初一個占地600平方米的紀念館,發(fā)展成了如今占地2500平方米的博物館。在生活用品展區(qū)筆者看到,擺放著的物品,有老式提梁飯盒、老瓦盆、量米用的升斗、馬鐙子、各式膽瓶、梳裝鏡子、老式鐘表等,展品總數(shù)達200余件。為了這個博物館,近幾年來,劉良到處收集展品,付出了很多心血。
     劉良在收集每件展品多多少少都有一個小故事:今年3月,聽說離大閆杖子村60多公里的青龍縣柳樹漫村劉慶家有100多年前的印制灶王爺、灶王奶奶用的模板。他先后去了兩趟,人家說什么也不賣。后來聽說大石柱子鄉(xiāng)一家姓白的與劉慶是親家,于是找到姓白的夫婦倆出面,買上禮品前往,最終花了1600元錢,把這模板買了回來。
     在這個展區(qū)里擺放著很多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戰(zhàn)士們打仗時用的東西。最珍貴的是這個戰(zhàn)馬鈴,聲音很脆。這是遼寧省凌源一個老頭上山坎柴時在石頭縫里撿的,開始不賣,最后花了一萬多元才買下來了。凡是劉良相中的有意義的東西,他多少錢都買。
     除了戰(zhàn)馬鈴之外,還有打仗時用的沖鋒號、指南針、電話等,這些都是當時日軍侵略中國見證物。特別是墻上掛著一幅上世紀60年代的中國地形圖,明顯地標明釣魚島是中國的領(lǐng)土。
     在展區(qū)里還有舊社會滿族婦女穿的旗袍,男人穿的大襖、氈鞋、氈帽,及滿族人用的枕頭頂、坐的花轎、繡花鞋等,收集到的老照片達到 100多張,最早的是清朝后期的小腳女人……
     在文化展區(qū)里,有《毛澤東選集》、《毛主席語錄》、上世紀70年代出版的《紅旗》雜志等各種書籍。特別是有一個解放初期一名村黨支部副書記的筆記本,里面詳細記錄著大閆杖子村,解放前逃荒要飯的有多少戶,賣兒賣女的有多少戶,被抓壯丁當勞工的有多少人等,記錄十分清楚。
     在農(nóng)耕石器展區(qū),有石碾子、石磨、壓地用的石頭磙子,有直徑1米多的木制大車輪子、過去的紡線車、高麗國的犁鏵、1米多高的石頭拴馬樁等,共有百余件展品。
     劉良今年52歲,高中畢業(yè)后,在村里當了6年會計,如今當村黨支部書記已經(jīng)6年了。近兩年來,他引導農(nóng)民大力發(fā)展食用菌產(chǎn)業(yè),全村149戶75戶都有食用菌大棚,農(nóng)民的年均純收入有大幅度提升。為了讓下一代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劉良從2010年開始在大閆杖子村建起了紀念室,后來由于收集的東西比較多,便開始著手籌建博物館。如今新建的博物館僅院落就投入35萬余元,兩年多來收集展品也花了20多萬元?,F(xiàn)在建博物館院落的施工錢還沒給人家,但讓人欣慰的是,這個博物館剛開放一個多月,就得到了各級領(lǐng)導的重視和肯定,在說到今后的打算和發(fā)展前景時,劉良深感壓力重大。博物館雖然建立起來了,但怎么圍繞這個發(fā)展村里的產(chǎn)業(yè),讓老百姓更加富裕這是劉良最終的目的。
     大閆杖子是典型的革命老區(qū)村,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大閆杖子人民為共和國的建立做過突出的貢獻。該村地處一個山坳里,距離縣城近80公里,從未被污染過的一片凈土,也正是因為這個博物館,吸引了很多參觀者,這里山清水秀,村邊的都陰河長年水流不斷,象山景色美麗,半山腰有塊“落鶴石”,每到春天就會有許多只仙鶴飛落到這里。博物館,采摘園,農(nóng)家游,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就在眼前。